先說答案:殲-10C的源代碼和氣動數據完全在我國掌控之中,尤其源代碼,空戰中敵方無法對其針對性電子戰,從而無法建立對其針對性反制措施。
可能有網友會很好奇,我國不是正在大量列裝殲16戰機嗎,無論是作戰距離,載彈量,機動性,以及綜合性能都要優於殲10C,爲什麼我國主要還要極力量產型號卻是殲十c和殲-20。
殲-20自然不用過多解釋,作爲一款全隱身空優戰機,它的列裝等級居首位是不容置疑的。但是通過近幾年我國戰機新裝備不難發覺,所有性能都要優於殲-10C的殲-16戰機,產量一直居高不下,難道不應該我們有了性能更強的綜合戰機之後,就應該停止生產作戰能力更次的殲-10C戰機嗎。
事實上我國並沒有這麼做,根其原因就是源代碼和氣動數據這兩項完全在我國自己手中,氣動數據可能他國會通過建築等比例模型通過吹風洞從而獲得,但是,源代碼是絕不可能被知曉的,源代碼又是針對性電子壓制的必要手段。在戰場上更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我國殲10C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多功能空優戰機,搭載有緣相控陣雷達和蚌式進氣系統,本身就是極其先進的戰機,放眼全世界能與其抗衡的也不過個位數。殲-16雖然也是我國自主研發,但更多的是在SU-27戰機上大改而成,雖然兩者早已經天差地別,但是殲-16的氣動外形和原始源代碼。還是有一定的繼承路線。並且與我們衝突的印度,也是大量裝備了SU-27改進型SU-30MKI戰機。雖然作戰性能我國殲-16早已超越他們,但是,主要架構還是一脈相承的。
包括越南也裝備有同類戰機,這也是爲什麼我們西部主要裝備的殲十系列戰機,卻絲毫不怕印度的su-30mki戰機,因爲,我們知道他們的源代碼和氣動數據,可以對其針對性電子壓制,讓其在戰場上只是一個睜眼瞎,發揮不了任何作用,但是,他們卻不知道我國殲十戰機的。從而對其形成了電子戰壓制性。